從1999年開始,我博士入學,跟隨康老師到地大工作,直到他2009年去世剛好10年?,F如今他老人家離開我們13年了,他的音容笑貌時常出現在腦海中夢境里。
平易近人:在他身邊10年,就像在家里與親人在一起,沒有任何拘束。我經常向他請教教學和學術問題,他總是主動坐在我的身邊近距離跟我討論,而不是指教的口氣,討論完了,他還要跟我拉拉家常,詢問我夫人工作和孩子學習情況;讀博期間,他還去我的寢室了解我的生活情況;2005年10月得知我要買房,他知道我會缺錢,主動找我并借給我5萬元,十年光景如慈父溫暖我人生。
一心撲在學問上:我在他身邊學習和工作時期,他已是70歲左右的老人了,身體和精神狀況也自然時常有點問題,但一旦談論起學問,他老人家立馬精神煥發,精力特別充沛,思維特別敏捷,這種精神狀態也傳染到了我,我們經常談論到廢寢忘食,直到師母因擔心康老師過分消耗體力才勸阻我們該休息了。因年老眼花,難以自己親自寫程序,他便把想法告訴學生,叮囑學生實現,自己參與觀察實驗結果,不斷改進方法。據師母反映,他經常半夜從床上爬起看實驗結果,根本沒有睡覺,而是沉浸在當前的科學問題里,要知道他已經是70多歲的老人了,活到老,學到老,鉆研到老。2007年,他負責并且讓我協助組織召開第二屆智能計算及其應用國際會議(The 2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telligence Computation and Applications( ISICA-2007 ))和第七屆可演化系統國際會議(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volvable Systems(ICES-2007)),兩個國際會議同時召開。雖然學校非常重視和支持,但是兩個會議從特邀著名學者來地大作主題報告,接待國內外同行學者,到會議集論文出版,大小事務眾多,既勞心又勞力,然而他自己還有精力作學術主題報告,介紹地大演化計算研究成果,還請這些著名學者專門與我校青年學者座談并指導,甚至像小學生一樣坐在報告廳前排聽年輕的同行們報告并提問,這股勁根本不像是70多歲的老人家身上發出來的。治學不怠,治學從謹,言傳身教是康老師閃爍的星光,吸引并照耀著我們。
前瞻創新:康老師從來沒有停下來閱讀最新科研文獻,包括交叉學科文獻,跟蹤國內外研究前沿。他似乎具有超前預知未來的能力。上世紀90年代,他敏銳地預知到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,從計算數學切換到計算智能,帶領課題組探索演化計算及其應用,為武漢大學和中國地質大學開辟出以演化計算為特色、聞名國內的分支。
不論是作為學生還是同事,本人深受康立山老師的悉心教誨和關懷,以上只是本人點滴記憶。他老人家嚴謹治學、開放踏實、勇于開拓創新的學術作風,寬厚謙遜、平易近人的高尚品德,使我深受啟迪和熏陶。